星期五, 12月 23, 2011

ASUS Maximus IV Extreme-Z高階Z68效能解析與超頻5.4G達成



Sandy
Bridge架構中功能最完善、效能也最高的晶片組第一時間就想到Z68
大約在今年五月底左右Z68上市,先前LGA
1155已有P67/H67/H61這三款晶片組
Z68整合P67 CPU超頻功能與H67 GPU輸出功能,再加ISRT混合加速與Lucid
Virtu技術
以上這幾項正是Z68的最大優勢,也是個人覺得在LGA 1155平台的最佳晶片組



大多數MB品牌推出不少Intel
Z68產品線,價格定位在中高階市場的MB產品
身為三大廠之一的ASUS,光是Z68型號在台灣網頁就有十款,對於此平台也提供眾多選擇
ASUS最高階產品線命名為Republic
Of
Gamers,簡稱ROG,中文名稱為玩家共和國
在用料、設計與效能上都屬於華碩MB之最高等級,價位自然會比入門或中階Z68還要高上許多

本回入手的是Maximus
IV Extreme-Z,屬於目前三款Z68 ROG中最高階的版本
先前P67 ROG版本型號為Maximus IV
Extreme,Z68版本在後頭加上-Z方便區隔
ASUS Maximus IV
Extreme-Z全貌,以下簡稱M4E-Z,配色是ROG系列的一項優勢
整體外觀看起來相當漂亮,近幾年有不少MB品牌也將自家產品跟進並開始使用類似的配色


其他兩款ROG型號都為Maximus
IV GENE-Z,差別在於有無支援GEN3,屬於uATX小尺寸規格
Maximus IV Extreme-Z採用Extended
ATX規格,長度為30.5 X 26.9cm
不是採用最大尺寸的XL-ATX規格,Extended
ATX可讓使用者較不用煩惱Case選擇問題


主機板左下方
4
X PCI-E 2.0 X16插槽,支援ATI CrossFireX/3-Way NVIDIA
SLI(NF200)技術
頻寬為單X16.雙X8+X8或是X8+X16+X16
1 X PCI-E 2.0 X4
1 X PCI-E 2.0
X1
Intel 82579 Gigabit LAN雙網路晶片
Realtek ALC889音效晶片,支援8聲道高傳真音效CODEC


主機板右下方
2
X 紅色SATAIII,Z68晶片提供,SATA3規格
4 X 黑色SATAII,Z68晶片提供,SATA2規格
可混合使用,並支援Intel
Smart Response技術與RAID 0, RAID 1,RAID 5及RAID 10
2 X 紅色SATAIII,Marvell
9182晶片提供,SATA3規格
下方內建紅色BIOS_SWITCH按鈕,雙BIOS設計可透過按鈕來切換想使用的該顆BIOS設定


主機板右上方
4
X DIMM DDR3,支援1333/1600/1866/2133/2220(OC),DDR3最高容量支援到32GB。
支援Intel Extreme
Memory Profile (XMP)記憶體,旁邊為24-PIN電源輸入


主機板左上方
M4E-Z在採用8相CPU加上4相iGPU供電設計,上方為黑色8Pin電源輸入


IO
1
X PS/2 鍵盤/滑鼠
8 X USB 3.0(藍色)
2 X eSATA 3Gb/s(紅色)
1 X USB 2.0(黑色並可切換為
ROG Connect )
1 X 光纖S/PDIF 輸出
1 X Clear CMOS 按鈕
1 X ROG Connect 開關
1
X RC 藍牙開關


M4E-Z散熱模組的材質比較特殊,不像常見的鋁擠拋光材質,摸起來反倒是有些沙沙的質感。
這樣的設計在MB產品上是很少見的材質,左邊為ROG系列專屬Logo,看起來有點像是眼睛的圖案
特別之處在於燈號會像呼吸般緩慢地一閃一滅,關機時還是可以看到此燈號繼續在運作


紅色Power與黑色Reset按鈕,左方四個黑色開關為檢查PCI-E
X16的通道使用
紅色小圓圈按鈕為GO_BUTTON,有助於超頻極限時測試或設定載入
底下提供8個黃色接點,讓使用者可以直接測量相關硬體的電壓狀況,右方為LN2_MODE開關


Z68使用黑色較大面積散熱片,經過設計的外觀裁切再搭配上不錯的質感


以下為M4E-Z
BIOS超頻設定分享,主頁面可以看到提供8種語系讓使用者切換
UEFI BIOS是ASUS產品線的主要特色,尤其在ROG版本中更為詳盡


Extreme
Tweaker效能調整頁面
將Intel Core i7-2700K倍頻更改為50,也就是100MHz X 50 =>
5GHz運作
DDR3設定為2133,這也是CPU在預設外頻下可以達到的最高時脈


Sandy
Bridge超頻方式比起以往平台簡單許多,使用型號末端有K之CPU再搭配P67或Z68即可
除了以上調整CPU倍頻與DDR3時脈外,再來就是依體質來調整CPU與DDR3電壓使其穩定
以下CPU
5GHz/DDR3 2133的電壓設定分別為1.415V/1.55000V
CPU Manual Voltage 0.800~2.155V
DRAM
Voltage 1.20000~1.80000V


其他更細部的電壓選項,對於空冷超頻的環境,大多數選項應該都不會使用到


DDR3參數設定頁面,主要設定為CL7
10-7-27 1T,其餘參數皆為Auto


此頁面可以看到目前PCI-E
X16與DDR3 DIMM的實際使用狀況


另一個可以快速調CPU倍頻的頁面


VCore
Load-line Calibration提供六種不同的模式讓使用者選擇


CPU細部參數頁面
Hyper-threading、可使用的核心數量或其他相關技術選項


超頻時建議將C1E與相關省電功能先關掉,比較好控制CPU的時脈與電壓


五項內建功能,對於超頻用途或更新較為便利


網路上資料顯示2600K最高只能達到56倍頻,上個月新推出的2700K已經增加到59倍頻
雖然一般空冷目前還無法達到此外頻,但59倍頻可以給喜愛衝極限的使用者更高的效能表現


測試平台
CPU:
Intel Core i7-2700K
MB: ASUS Maximus IV Extreme-Z
DRAM: CORSAIR
DOMINATOR-GT CMGTX3
VGA: msi N560GTX-Ti Twin Frozr II
HD: Intel 510
Series 120GB
POWER: Thermaltake Toughpower Grand 1200W
Cooler: CORSAIR
Hydro Series H80
OS: Windows7 Ultimate 64bit


5G超頻效能
CPU
100 X 50 => 5000.1MHz
DDR3 2134.6 CL7 10-7-27 1T


可以進到OS跑些簡易的軟體只需要1.360V


Hyper
PI 32M X 8 => 12m 15.354s
CPUMARK 99 => 770


Nuclearus
Multi Core => 32611
Fritz Chess Benchmark => 39.13/18781


CrystalMark
2004R3 => 395933


CINEBENCH
R11.5
CPU => 9.84 pts
CPU(Single Core) => 2.03 pts


Windows體驗指數
- CPU 7.8


PCMark
Vantage => 26137


PCMark7
=> 6085


2700K超頻5GHz的效能與2600K幾乎一樣,兩者為同架構CPU,同時脈下的表現也相同
Sandy
Bridge架構的2600K/2700K只要體質不要太差,加強散熱後上5GHz穩定燒機的機率相當高
除了自家剛推出的Sandy
Bridge-E 6C12T在多工方面可以勝過之外,2700K目前在四核效能上還是第一。
以上大多數軟體在1.408V時都可以通過測試,但是要過PCMark
Vantage需要加到1.424V
Windows7體驗指數在RAM的數據偏低,不過在其他軟體的頻寬還是很正常也相當地高
DDR3
2133在此平台效能與其他Z68都應為7.9分才對,最近也碰到同樣CPU與同樣晶片組在不同品牌的MB上分數也有落差。
希望未來微軟可以推出SP1版來加強Windows7體驗指數的精確度...XD

DDR3頻寬
ADIA64
Memory Read - 25155 MB/s
Sandra Memory Bandwidth - 28099 MB/s
MaXXMEM
Memory-Copy - 27807 MB/s


DRAM效能表現也是Sandy
Bridge架構的優勢,以雙通道技術擁有如此高的頻寬實屬難得
只要DDR3的體質夠好,不管是使用入門Celeron、Pentium或是最高階2700K,搭配Z68超頻晶片組
都將有機會可以設定1866或2133時脈來使用,並達到DDR3高寬頻的平台

溫度表現(室溫約20度)
系統待機時
- 31~40


CPU全速時
- 65~78
Intel Burn Test v2.4,Stress Level Maximum


超頻到5GHz最主要的是需加強散熱系統,基本上依個人經驗來看,要5GHz可以燒機並非難事
不加壓的也可以達到4.5GHz左右的水準,這是Snady
Bridge超頻在高時脈下穩定的優勢
散熱加強能讓CPU全速溫度在80幾度以下,對於日常生活中的長時間使用應也不成問題


耗電量測試
開啟C1E在OS桌面下不使用任何軟體時
- 102W


關閉C1E在OS桌面下不使用任何軟體時
- 133W


CPU全速時
- 261W
IntelBurnTest v2.4


OCCT中Power
Supply測試項目時 - 458W


5GHz的環境下開啟C1E可以再降低31W左右的耗電量
2700K待機與全速的狀態下增加約128W,加上GTX560
Ti同時燒機也不超過460W
這樣高效能的平台,大約使用到550W Power
Supply就可以勝任
如果在不超頻的狀態下,CPU全速也不會超過200W,32nm耗電量表現稱得上相當不錯

VGA使用nVIDIA
GTX560 Ti
3DMark Vantage => P23942


StreetFighter
IV Benchmark
1920 X 1200 => 298.51 FPS


FINAL
FANTASY XIV
1920 X 1080 => 4692


CPU效能對於遊戲中的表現也相當重要,雖然說玩GAME時首重是GPU的3D效能
但如果搭配的CPU效能不佳時,將可能會有高達20%以上的效能落差
不僅像是在3DMark
Vantage測試軟體,在其他遊戲的實測軟體也可能會掉10~20%的頁數
Intel在這方面的表現都相當不錯,自家CPU效能表現高連帶也拉高遊戲中的頁數與順暢度

2700K
OC 5.4GHz達成
CPU 106 X 51 => 5407.0MHz
DDR3 2261.8 CL7 10-7-27 1T


Super PI 1M => 6.895s
CPUMARK 99 => 833


DDR3頻寬
ADIA64
Memory Read - 26915 MB/s
Sandra Memory Bandwidth - 29770 MB/s
MaXXMEM
Memory-Copy - 29743 MB/s


依個人使用過2600K/2700K的經驗來看,穩定燒機大概在5~5.1G左右
極限差不多5.3~5.4G左右進OS,也可以通過某些測試軟體,但長時間使用或燒機方面還是無法實現。
32nm製程推出時間也有2年左右,CPU的體質已經發揮差不多到極限,期待未來22nm會有更好的表現

ASUS
Maximus IV Extreme-Z
優點
1.Maximus IV
Extreme-Z在各方面設計都有Gaming風格,不失為頂級產品
2.UEFI
BIOS選項眾多,提供完整的超頻功能或細部功能調整
3.PCI-E支援ATI CrossFireX/3-Way NVIDIA
SLI技術
4.IO方面提供8個USB 3.0與Intel 82579 Gigabit
LAN雙網路晶片
5.特殊材質的散熱模組,體積不高與高度也不高,但外觀與質感都相當不錯

6.ROG在硬體或軟體方面都有許多特殊功能,讓提高效能的超頻動作更為便利

缺點
1.音效晶片如果使用X-FI等級以上會更佳
2.超頻時有時會抓不到手邊的USB鍵盤
3.啟動到Logo畫面的時間較緩慢一些

效能比
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☆
用料比 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☆
規格比 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☆☆
外觀比 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性價比
★★★★★★★☆☆☆



這是小弟windwithme第九篇有關於P67/Z68搭配K系列CPU的超頻分享
每家MB品牌的BIOS設計或功能不太一樣,需要調整的選項依然大同小異,有基礎概念的話並不難。
本篇Maximus
IV
Extreme-Z為ASUS最高等級代表作,主打用料、規格與超頻功能等幾大特點
效能當然不在話下,但屬於ROG系列價格也相當地高,高階市場的消費族群比一般市場還較小上許多
對於追求效能、有足夠預算的消費者來說,在此提供一個Sandy
Bridge高階Z68平台的實測分享

有關對於超頻來達到追求高效能的Intel產品線市場,入門平台就是中階Z68搭配i5-2500K
中階平台為2600K/2700K搭配中高階的Z68,如果這樣的四核效能還不敷使用的話
11月中剛推出不久的Sandy
Bridge-E平台將是現階段最高階的新組合
兩款六核CPU i7
3930K、3960X再搭配上X79,當然價格會比前兩種組合還要高上許多
windwithme未來將分享幾篇X79的測試文章,AMD方面也會有入門APU的超頻教學。
不管是入門還是中高階的平台,希望都能提供給有需要的消費者做為選購前的參考

如果小弟的分享文章對您有幫助,請幫我按個推,感謝

沒有留言: